理论研究

聊城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对策

聊城市残疾人联合会 孙晓臣

 

【内容摘要】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残疾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让广大残疾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的重要举措,是关系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和保障残疾人根本利益的战略任务。本文立足于聊城市残疾人基本情况及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为促进聊城市残疾人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残疾人  社会保障体系  现状  对策 

 

残疾人是当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身体残缺及功能障碍的影响,他们在参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是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是社会保障的重点人群。对残疾人提供社会保障是关注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今后一个时期聊城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做好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从广义上讲,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通过立法和政策规定对有残疾的公民的生存权、文化权、发展权给予保障的社会制度。从狭义上讲,就是国家和社会对生活有困难的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福利给予帮助。

一、聊城市残疾人基本情况及社会保障现状

(一)聊城市残疾人基本情况

聊城市土地面积8715平方公里,现有8个县(市、区),1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5751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60万人。目前有各类残疾人32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59%,其中,农村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80%。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生活差距越来越大,据调查显示,残疾人和健全人的差距为1至3倍。残疾人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中最为困难的群体。

(二)聊城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

1、贫困残疾人社会救助广泛覆盖。(1)为解决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难的问题,聊城市把低保做为贫困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一种主要形式,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纳入救助体系,实行“应保尽保”。全市20,400名贫困残疾人中有19,000余名残疾人享有了低保救助,占应纳入人数的93%。聊城市8县(市、区)逐年加大财政投资,除足额发放残疾人享受的低保金外,从2010年开始,对全市纳入低保的重度残疾人再给予每人每月50元的生活补贴。经过严格筛查,截止到2011年8月20日,全市共有7687名残疾人符合享受2012年度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条件,市县两级安排补助资金184.49万元,申请省级补助资金276.73万元。(2)贫困残疾学生“三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实施了福彩公益金助学项目,市、县两级对考取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每位给予800-1000元的救助。(3)惠及全市残疾人的医疗保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市8县(市、区)针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出台了专门的医疗保险优惠政策,对无力缴纳个人筹资费用的特困残疾人直接由当地财政列支补贴。(4)为了残疾人老有所养,全市8县(市、区)中有2 个区县先后纳入国家新农保试点县。试点县对贫困残疾人、管理方式残疾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代缴,解决了贫困重度残疾人的后顾之忧。

2、贫困残疾人安居得到保障。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于2011年纳入了市政府农村危房改造整体规划。计划用二年的时间,彻底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

3、残疾人康复服务进一步加强。针对残疾人急需的康复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了“助明、助听、助行、助医”等活动,开展了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一是开展了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活动。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全市有50%的县(市、区)达到省级无障碍县标准,每年为3000余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二是加强完善了聋儿语训康复训练机构建设,全市年语训能力由过去的80人提高到2010年的160人;三是广泛筹集资金,为500多名贫困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了假肢,为280人配置了矫型器,为3000人发放了轮椅,解决了他们的出行困难;四是加强了市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和市智障儿童康复中心建设,每年对200多名脑瘫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功能康复训练;五是向400多名贫困病患者发放了“医疗救助卡”,解决了贫困精神病患者稳定病情用药的基本费用。

4、残疾人就业培训条件更加优化。目前,聊城市依托社会资源建立残疾人培训基地10处,残疾人扶贫基地16处,每年对1000多名残疾人进行免费职业培训,扶持850多名残疾人就业。市县两级残联积极开展了残疾人就业登记、咨询、职业指导和推荐就业服务,年接待求职登记的残疾人近千名,推荐300多名残疾人就业。2010年,全市城镇残疾人有409人实现了集中就业,130人实现了按比例就业,2600人实现了个体从业。

5、残疾人托管托养机构建设进一步规范化。聊城市建立残疾人托养机构40余处,有2000余名残疾人得到机构集中供养。为加强基地、托养机构数据库建设,将现有基地和托养机构进行备案登记。对托养机构建设不合法,设施设备不齐全,服务工作不规范,托养规模县级达不到50人以上,乡镇级机构达不到20人以上(市级80人以上),没有经费保障,服务人员不专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要进行整改,整改后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退出。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健全。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缺乏针对残疾人特殊需要的保障内容和有效措施,残疾人的特殊困难的保障和需求往往被普遍化、平均化的要求所掩盖。国家、省、市并未出台专门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内容仍偏重于基本生活保障。近年来,聊城市低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日益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救助标准不断提高,政策明细具体、操作程序规范,基本可以保障大多数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但在残疾人的就业、教育、康复等方面可操作性的保障措施却十分有限,离形成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很大距离。

(三)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一是聊城市属经济欠发达市,经济总量小,当地财政难以安排更多的资金用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二是上级补助经费有限,残疾人低保水平还比较低;三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纳入社会低保之中,未作为独立保障项目;四是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单一,大部分靠财政支出,处于政府包揽的局面,阻碍了残疾人保障水平的提高;五是各类康复器材严重匮乏,缺乏场所,缺少训练有素的康复指导员,康复工作在城区没有正常开展,农村更是空白。

(四)社会主动助残未成风尚。中国人组织观念强,家庭观念重,受传统观念“家国结构”的影响较深。当他们遇到残疾伤害时,容易产生自我封闭意识和依赖心理。社会上许多人漠视这一社会群体的困难性,对他们关爱不够,甚至是歧视。企业主动捐助残疾人情况较少,个人捐助现象更是少见。 

三、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工作面宽量广,需要各级残疾人工作者不断去思考与探索。结合聊城市残疾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目前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残疾人新的观念

    把残疾人作为能够参与社会物质与精神财富创造的劳动者来对待,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包括整个社会生活,使他们能够在那里持久地而不是一阵子、平等地而不是作为“三等公民”、充分地而不是一星半点地参与社会生活,达到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共同和谐,最终与健康人相融合。加强宣传,倡导爱残助残的社会风尚,努力营造广大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氛围,在较大范围内形成对残疾人全新的认同。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积极投入到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中来。

(二)加大政府职能部门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力度

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在残疾人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将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纳入政府社会保障体系大盘子,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

2、政府职能部门切实将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纳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公共卫生、教育、城市建设、司法援助等事业发展规划中,制定出针对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各类专项制度和办法,以便逐步形成保障体系。

3、积极引导帮助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鼓励广大残疾人自强、自立,增强就业创业意识,引导和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对残疾人劳动就业进行统筹规划,支持他们参加职业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对残疾职工开展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积极做好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和后续扶持工作。对农村的残疾人要与农村扶贫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实用性、通俗性、简便性和灵活性,鼓励农村残疾人扩大 “种植、养殖、加工业”实用技术培训规模,逐步实现残疾人职业培训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为残疾人创造各种就业条件。

4、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支持兴办福利企业,扩大残疾人就业门路。政府要支持那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并对做出贡献的给予表扬和表彰。

(三)发挥第三方的社会保障作用

坚持走社会化发展的路子,充分发挥第三方的社会保障作用,作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有力补充。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属于“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将残疾人需求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之中。广泛开展慈善募捐,发挥各类慈善机构、公益组织、民间团体的作用,为残疾人事业募资金、募项目、募服务;动员全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就业,深入开展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志愿者助残等活动,给予残疾人就业行政、法律、经济、道义和舆论等方面援助,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化就业援助体系,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大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资金投入

1、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经费投入。设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统筹规划,建立财政资金投入残疾人事业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

2、用足、用活、用好残疾人保障金。完善残疾人保障金的管理,根据残疾人的需求予以特殊施保,实行统筹管理,充分用于发展残疾人事业。

(五)实现保障制度规范化

 1、建立完善残疾人基础档案。重点掌握残疾人贫困户的生活状况及动态变化,为政府部门落实保障措施提供准确依据。涉及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单位应及时将有关情况和数据抄送牵头单位,由牵头单位负责定期编发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信息。 

 2、建立独立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推行覆盖全社会的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困难残疾人社会救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等社会保障金,重点对特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定点和定期的保障。加大各级人大执法、各级政协视察和相关部门定期检查的力度,切实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程度,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3、出台政策性文件。建议国家出台《残疾人社会保障条例》,地方出台残疾人社会保障实施细则。将残疾人生活、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的对象、标准、方法、措施细化,特别要对目前社会低保进行分类,针对重残、老残一体、一户多残和无业智残人、精神病残疾人的特殊困难,给予特别扶助。

 4、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对城市范围内的残疾贫困家庭,再适当上浮社会保障标准,对重残无业、老养少、一户多残等贫困残疾人酌情每月给予特别补助;对于农村残疾人,可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为愿意参加养老保险的贴补部分资金。同时多渠道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包括危房改造、免费安装自来水等;对农村孤残儿童要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就学条件。 

 5、劳动就业工作制度化。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是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鼓励帮助残疾人自食其力、自强自立,是残联的一项主要业务工作。要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成为残疾人的一种长效保障,必须走制度化的路子。制度化涉及三个问题:一是技能培训的信息化建设。用人单位用工信息平台。由残联部门与各用人单位企业 建立用工信息反馈制度,保证各类用工信息灵活畅通。要有登记和输送平台。主要由残联在社区和村组建立服务平台,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建立台帐,与残疾人及时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二是“培训——就业”一体化建设。分散式就业是很难满足残疾人就业要求的。应注重摸索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如鼓励兴办福利企业,大量培训安置残疾人;农村开展种养殖业基地化建设等。这些模式一旦形成,残疾人劳动就业就有了制度上的保障。三是残疾人自谋职业的鼓励和奖励机制。残疾人自强自立、自食其力是政府鼓励的,并对自谋职业者予以工商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照顾。但还不够,还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年底视残疾人贡献大小以政府的名义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物质奖励的资金来源就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地、托养机构建设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通》(聊残联【2011】3号)

2、《浅谈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陈永红

3、《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宏观思考》郑功成

4、《聊城市残疾人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

6、《国务院办公室提转发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19号)

7、《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鲁发【2009】12号)

  • 创建者:聊城市残疾人联合会
  • 发表日期:2013-11-23
上一篇:
浅论推进残疾人事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下一篇:
下一篇:试论当前残疾人社会组织建设及社会管理工具创新